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时间:2021-09-20 云阳人才网
总书记强调,要完善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自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新一轮职称改革落地见效,27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意见制定出台,新兴职业领域增设职称评审专业,评价标准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力度持续加大,职称评价指挥棒和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凸显,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众多人才、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产业园区、评审专家以及相关部门人员,以求展现改革成效,真实呈现人才心声。
期盼了多年后,2020年6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教授裴金萍终于可以将职称中的“副”字去掉了——凭着教学上的赫赫业绩,晋升为教授。
转变从何而来?“关键是打破了过去职称评定的条条框框。”裴金萍说。
“论文写得不错,手术做不好”“工作跟外语不沾边,也得考外语”……在职称评定中,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等是广大专业技术人才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自2016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来,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先后出台了工程、经济、会计等27个系列职称改革意见,破“四唯”/立新标,对不同职业属性和岗位特点的专技人才制定不同评价标准,职称评定告别“一刀切”,人才评价迎来大变革。
“以前苦恼过好一段时间。”山东省蓬莱市北沟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李连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技”,在基层工作了35年,解决难题无数,获得国家和省级多项荣誉。但多年来,他的职称英语考了四五次都没过,只能一次次与高级职称失之交臂。
“现在,更加突出评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我牵挂多年的高级职称问题终于解决了。”李连水说。山东省着力破除“四唯”,对计算机、外语不作统一要求,围绕人才的品德、能力和业绩制定“接地气”的标准,让一批优秀的基层人才获得了专业职称晋升机会,稳定了基层队伍。“提了职称,待遇提高了一大截,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大多了!”李连水乐开了花儿。
“不再一把尺子量到底,分类评价人才能力素质,更符合实际。”自1990年至今,裴金萍一直带工程制图课。这门工科专业的基础课难度大,空间问题要放在平面上解决,讲不好学生会如坠云雾;任务重,整个学院所有专业都要上,每年要讲三四百个课时。为教好这门课,裴金萍全身心投入其中,课越讲越好,但离职称评定要“发一定数量SCI论文的要求越来越远”。
“游泳冠军”同“长跑健将”终于不用在一起比赛了!2020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一步完善职称制度,将职称教师系列分为教学为主、教学科研、科研为主和科研推广型,分别制定评价标准。对教学为主的教师,论文不再是限制性条件,重点是考察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成绩。用“新尺子”量人才,曾被评为“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和学校“最美教师”“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的裴金萍顺利实现了心愿。
职称标准破易立难,如何才能让标准更科学?各地鼓励龙头企业、行业组织等纷纷参与进来,构建起国家、省、地区和单位标准相结合的评价标准体系。
“这让标准更科学,评出来的人才更对‘胃口’。”宁波塑料机械行业协会秘书长陈栋说,浙江是塑机大省,几年前省里首次试点开展塑料机械高级工程师评审时,就是依托龙头企业海天集团和行业协会、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共同“碰撞”出的标准。
之所以说是碰撞,是因为有争论。陈栋说:“按照传统的思路,有人提出要严格设置学历条件。但我们掌握的实际情况是,这个行业从没有评过职称,积压了很多专家,学历普遍较低。最后,我们专门制定了破格的标准。”各方的信号不断汇合,促成了评价标准的动态调整完善。
改革,让职称评价标准回归到对职业岗位成果多样化的需求上来。如今,代表作、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教案、病历等都可以作为评价依据。各地还对特别突出的人才开辟绿色通道,“指挥棒”更精准,创新引领作用更强。
江苏作家周洁(笔名叶弥),虽然只有高中学历,但在文学创作上成就斐然,她创作的小说《香炉山》荣获鲁迅文学奖。但自2012年评上中级职称后,她就对高级职称“断了念头”。
“那次参评给我留下了畏难情绪。”周洁说,为了通过计算机考试,她专门报了培训班,一个月时间里,每天晚上都要开半个小时的车去市里学习。没想到,考试时,电脑出现故障卡住了一阵,让她紧张不已。“以后,我还是好好写作就好。”她告诉自己。
改革为周洁敞开了前行的大门。2020年底,江苏开展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认定。周洁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行了申报。在评审中,其业绩获得评委们的一致认可,直接获评文学创作正高级职称。
“现在这种评审,不唯以前的那些‘硬杠杠’,其实对专业要求更高了。”有评审专家表示,新标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破除了人才成长羁绊,传递出清晰的信号,鼓励“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利于促进人才深耕专业,多出高水平成果,让中国创新的动力更澎湃。(孙忠法)
推荐文章
APP下载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