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阳人才网 > 职场攻略 >
每天看起来很忙,为何工作效率却很低?

肯耐珂萨、职场研究所、得到    时间:2021-07-14    云阳人才网

一位老板抱怨身边的研发团队效率很低,常常“出工不出活儿”,自己身边团队的四个技术工程师加起来抵不过自己北京的一个工程师。


后来他仔细分析了一下原因,发现那些效率低的工程师们都不善于找到最重要的工作并优先完成它们。


原来,这位老板身边的研发团队才刚刚成立不久,都是新人,没有人告诉他们该如何工作,所以也就没有所谓的工作方法了。


后来这位老板做了简单的工作调整,定期邀请北京的工程师来上课,并时常组织两边一起开线上会议,让北京的工程师帮自己的团队梳理工作方式;并且身边的团队也需要定期去北京交流学习。


所以说,工程师这么聪明的一群人,尚且需要学习正确的工作方式,才能有效产出,何况大多数人?


大部分人认为,只要你的智商正常,并且愿意学习,工作意愿高,那就一定能出成绩。


然而在职场中就真的有一类人,工作看起来非常努力,然而工作产出却非常低。这很大原因是因为这类人在工作时只记得埋头苦干,而忽视了工作方法。


01、只知道执行,不关注目标


假如你的老板正在飞机上,下机之前需要你给他一份方案,时间大概两个小时。但因为你看错时间,方案草草出完后发现缺乏一些实证性的数据,你怎么办?


低效人士的做法是:疯狂地找数据,最后可能数据有了,然而方案完成的质量并不高。


一般人的做法是:找人帮自己一起找数据。


而最高效的那些人,会根据老板要方案的目的,判断这些数据在其中的作用大小。如果作用不大,那么就把时间花在完善重要内容上;如果很关键,那么就找其他人帮忙,或者找一些替代数据。


这三类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任务导向与目标导向的差距。


高潜力的人才是有共性的,而其中有一项共性就是结果驱动。


那些高产出的人,未必动作更快,而是更善于判断,什么事情对结果是最有效的,然后,用尽一切办法保证结果达成,而不是不拐弯的执行任务。


实际上,结果驱动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习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思维模式,才是最有用的思维模式之一。


02、应激式工作,而非统筹式工作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的同事整天风风火火、看起来很忙,但有时候产出并不高。看他们工作,就好像打地鼠一样,打完一个,另一个又冒上来,连看的人都跟着焦虑起来;而另一类人,他们做事专注、有条不紊,最后,在苦难的工作都一一得到解决。


这两类人的差别就在于,一种是应激式的工作,另一类是有计划、有步骤的统筹式工作。


那什么才是高效的统筹式工作?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


1.有计划地工作


最好在一周开始前就提前安排好下周的工作,而每天早上排好当天的工作。任务清单实时更新,完成一项删掉一项,当天完不成的非紧急任务,就改成第二天。这种方式,会让自己很有掌控感,多少事情来了,都不会乱了阵脚。


当然,在做计划的时候,你需要为高价值问题分配最多的时间。很多人花费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无用功,根本原因就是没搞清楚真正要解决的问题。


2.有固定的工作时间


大多数高效率的人都选择在上午做需要烧脑的工作,在交通工具上或者饭后集中回复微信消息和留言,在等人的时候构思下一阶段的规划或者要写的方案,在疲劳的时候刷一下公众号,在晚上做一个简单总结。


这种习惯,一方面把不同难度的工作跟自己的效率波峰波谷相匹配,达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能让自己清楚地知道,5 分钟、10 分钟、30 分钟,分别可以干什么,这样就不会一有碎片时间就习惯性地刷朋友圈了。


3. 及时记录、每天总结


当你正在工作的时候,老板布置了一个任务、客户又来了一个问题,你会如何呢?


很多人就直接扑到临时任务上去了,但真正好的做法是:如果不是十万火急,你可以快速用关键词记在笔记本上,不需要任何思考,然后马上回到刚才的任务,做完再看笔记本。


另外,你在一天当中,学到了什么、犯了什么错误,当时也要记下来,因为过了那个时候,你很快就会忘,然后继续犯这个错误。当然,这些记录,晚上都需要进行整理。


另外,记录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减轻大脑负担。每天的例行工作、自己常犯的错误,这些都可以列清单。你的大脑是用来思考的,是很宝贵的,别把一支笔就可以做的事情,强加给你的大脑来做。


03、几乎从不“偷懒”


“懒癌”也算是一大生产力。仔细盘点一下,我们哪样创新不是因为懒呢?不想走路,有了汽车;不想爬楼,有了电梯;不想打扫,有了扫地机器人……


工作中的大部分事情,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的,那么就可以在第一次做的时候,搭好框架,后续工作中可以多次用到,节省时间。


而这些工作方式,听起来难吗?一点也不。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不到呢?有几个障碍:


◆  工作环境所限 


很多人的工作性质就不是结果导向型的,而是任务导向型的。他的工作岗位要求他做的,就是完成任务,至于背后的出发点,不需要知道。而且,领导有可能就是考核努力、考核苦劳,而不是考核产出。


实际上,工作性质对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的影响,大到超乎想象。


刚毕业的时候,一个学校一个专业的同学,看起来差不多,但过了几年,你会发现,只要接触一个人几分钟,听他说几句话,就能大致判断出他的职业。


就像流水线工人每天都机械地盯着机器、等待换箱,几个小时下来,就会开始反应迟钝、敏锐度下降。


◆  没有资深的人辅导


工程师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一群人了,但当他们从校园进入公司之后,也需要经验丰富的领导带领着。


很多公司并不重视对新人工作方式的培养,将智能工作提到非常高的位置。他们往往只重视教员工需要做哪些事情、用什么工具等等,却没有教员工如何聪明地做这些事情,导致员工的聪明才干发挥不出来,没有成就感。


◆  思维方式固化


一部分人会在工作多年之后发现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的负面影响,醒悟过来想要改变。


然而,从学校踏入社会的这几年,是思维和工作方式形成的关键几年,如果任务导向、应激式努力、闷头蛮干的工作方式在大脑中固化了,形成了下意识思维,是很难扭转过来的。


所以,毕业后的工作选择也很关键,因为你选择的不只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思维习惯、工作方式、价值观甚至生活方式。


在初入职场的几年,处于何种工作环境、跟谁一起工作、被谁辅导工作,足以影响你的下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