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云阳人才网 > 资讯快报 >
重庆:林长治山“林长治”

云阳招聘网    时间:2021-03-12    云阳人才网

W020210312250960449169.jpg

北碚区缙云山云雾缭绕,蔚为壮观。特约摄影 秦廷富/视觉重庆

经过治理的万盛经开区南桐镇王家坝村采煤沉陷区,山间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美不胜收。特约摄影 曹永龙/视觉重庆

W020210312250961348832.jpg

历经100年沧桑的南山黄葛古道透着悠悠古韵,成为人们寻古探幽和强身健体的好去处。特约摄影 钟志兵/视觉重庆

江北区五宝镇明月山,护林员岳银贵、李庆田正在巡山。记者 齐岚森 摄/视觉重庆

栽下一棵树,收获一片绿。今天是植树节,各地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植树活动。

近年来,为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我市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也颇有成效,是全国较早启动实施林长制试点的地方,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成效。今年,重庆成为全国全面推行“林长制”的省市之一,至此,林长“治山”在我市将成为一种常态。

江北区五宝镇党委书记陈伟前几天一直忙着与区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定今年植树节的树木品种。

陈伟为什么对选择树种如此上心?因为他还有另外一重身份——明月山范围五宝镇辖区的镇级“林长”,他必须统筹考虑辖区生态与发展的关系,来不得半点马虎。

从2018年开始,随着林长制从试点、到扩大试点,再到全面推行,我市逐渐实现了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树有人护、责有人担,林长“治山”对生态改善和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愈加明显,成为我市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举措。

护山太难

全面推行林长制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近年来,我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全市森林面积增加到64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2.5%,但也存在着非法占用林地、山林资源保护基础薄弱、一些部门各自为政、部分地方生态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

为破解山林资源保护面临的难题,2018年1月,我市在南岸区率先启动林长制试点,围绕“建制、护山、严控、美颜、增绿”开展工作。

“启动试点后,我们建立了林长制会议制度、巡查制度、投诉举报受理制度等,为林长制开展奠定了基础。”南岸区一负责人说,该区建起了区、镇(街)、村(居)、村民小组四级林长组织体系,由各级主要领导和负责人担任林长,逐步形成了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8年1月,按照属地划分原则,南岸区迎龙镇党委书记谭昊成为该镇的镇级林长,负责辖区林地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前,镇政府没有执法权,主要的工作就是抓森林防火、林木疫病防治等,实施林长制后,责任就不一样了,凡是与林子相关的事情,都得管!”谭昊说。

去年,谭昊接到基层林长的巡查上报信息:有人在林地周边租用居民房屋,洗涤宾馆被套等,污水容易对周边林地造成污染。他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在了解到其为非法作坊后,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了联合执法,将其取缔在了萌芽阶段。

在南岸区试点初步获得成功的基础上,2019年8月,我市进一步总结经验后,将试点范围扩展至全市15个区县,覆盖了主城“四山”以及三峡库区和大巴山、七曜山、大娄山等生态敏感区,并建立起市、区(县)、镇(街)、村(社区)四级林长体系。

其中,市委书记陈敏尔,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亲自担任全市总林长,四位市领导分别担任主城“四山”的市级林长,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村(社区)负责人担任辖区林长,对辖区山林资源保护发展、各类自然保护地建设管理负总责。

“今年,市委、市政府把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目前,我们正在制定实施方案,以确保全面推行林长制落地见效。”市林业局一负责人表示,各级林长将真正肩负起“治山”重任,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铁腕治山

解决突出生态问题

林长制实行时间不长,但其“治山”作用却日益显现,解决了不少生态环境问题。

2018年,北碚区启动了缙云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拆除了因历史原因形成的大体量违法建筑,同时进行居民生态搬迁,加快生态治理和修复。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缙云山保护区内的黛湖周边聚集了多家乡村酒店,取水、排污影响了黛湖水质。为保护黛湖湿地生态系统,在保障业主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北碚区将酒店整体进行了拆除,并聘请专业团队设计了黛湖湿地生态修复方案。

“这段时间,我一周要来查看两三次黛湖的整治进度。”北碚区澄江镇党委书记陈绍墉说,在黛湖的整治上,虽然是由镇里负责拆除,由北泉温泉公司进行复绿等工作,但他这位林长也有责任,对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会及时协调、处理和解决。

目前,北碚区共累计投入资金约2.7亿元,拆除违建8.8万平方米,签订生态搬迁协议202户,同步覆土复耕复绿、开展生态修复11万平方米,使缙云山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变化的不止缙云山。中梁山范围涉及重庆高新区和沙坪坝、九龙坡、大渡口、北碚、渝北、江津6个区,林地面积393.89平方公里,有自然保护地14处,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

2019年7月,中梁山启动林长制试点,以整改拆违减存量、修复生态促发展为主要任务,重拳整治、大胆探索。市级林长靠前指挥、亲力推动,6个试点区区委、区政府和重庆高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均担任区级林长,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良好格局。

中梁山把违法建筑整治作为林长制试点的重中之重,建立了镇街问题发现上报、区级林长办汇总移交、区级部门处置落实、镇街反馈成效的闭环工作流程,构建起区级林长办牵头,规划自然资源、城市管理、生态环境、林业、农业等部门参与的联合巡察执法机制。

目前,中梁山共完成既有违法建筑整治249.5万平方米,其中沙坪坝区10天内拆除中梁镇“梁山泊”项目61栋、2400平方米违建,共完成违建整治200万平方米。

修复生态

废弃矿山焕发新生

从空中俯瞰铜锣山矿山公园,翡翠般碧绿的水体静静地躺在高耸的崖壁间,一座座湖泊镶嵌在连绵的青山中,美不胜收。

铜锣山是重庆主城“四山”之一,范围涉及南岸区、江北区、巴南区、渝北区、江津区5个区。2019年,铜锣山启动林长制试点后,铜锣山构建起三级责任体系,建立了工作会议、信息报送和督办等制度,在综合整治的同时,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治理。

铜锣山渝北段曾作为重庆市重要的建材供应基地,碎石开采活动极为活跃。区域采石场于2012年全面关闭后,遗留下41个大小废弃矿坑,生态安全和群众生活问题极为突出。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就被纳入《渝北区全面推行林长制铜锣山专项实施方案》,当地提出以恢复生态环境为目标,开展封育保护,结合后期矿山公园开发建设,有序推进铜锣山117公顷连片集中废弃矿山及废弃地块的治理修复要求。

如今,铜锣山示范区生态系统功能正在全面恢复,矿山安全隐患有效消除,矿区内部相互通联,集山水画卷、矿坑奇景、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矿山生态公园成为又一个网红打卡点。

巴南则在铜锣山和居民区的结合部,采取“采坑回填+边坡整治+生态园林打造”的方式综合整治红炉矿坑,使其有了“小马尔代夫”之称。巴南还依据山脚平缓带,因地制宜新建了各类公园,共计9万余平方米,铺设步道3000余米,栽种高大乔木700多棵,大面积补栽播撒灌木草花,有力地改善了周边环境。

南岸区则大力加强南山、明月山的文化保护和传承,对南山、明月山宗教寺院、名人旧居公馆、外国机构历史遗迹的保护,实施南山一黄山传统风貌区、黄桷垭及涂山传统风貌区保护利用修缮工程。利用重庆山城步道特色品牌,有效串联和对接散落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统一规划和打造南山—黄山、黄葛古道至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的历史文化风貌展示带,成为市民登山锻炼和娱乐休憩的好去处。

新闻链接

全面推行林长制

中国生态文明领域的重大制度创新

从2017年起,安徽、江西率先探索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责任体系,重庆于2018年开始试点。

林长制先行试点表明,全面推行林长制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重大举措,强化了地方党委政府保护发展森林草原资源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保护发展森林等资源力度不够、责任不实等问题,对于构建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同、全域覆盖、源头治理的林草资源保护发展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目前,林长制改革正从试点推向全国。截至2020年底,中国已经有23个省区市开展林长制改革试点。202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正式施行,林长制被写入其中,实现了林长制工作有法可依。今年1月,中国明确提出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这意味着中国所有的森林和草原都将拥有“专属管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关志鸥说:“全面推行林长制,是中国生态文明领域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将有效解决林草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问题、长远发展问题、统筹协调问题,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来源:重庆人力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