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我市社会各界对会议的召开热切关注,大家讨论着政府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共同感受团结、和谐、奋进的时代脉动。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壮大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
重庆赛迪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周露认为,这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重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她表示,重庆赛迪研究院将继续为重庆提供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更新与运营、重大项目技术性评估、人才教育培训、信息化系统建设与监理等服务。进一步积极响应发展要求,为关键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工业基础软件等工业强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大足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黄克成说,2021年,大足区将全力保障粮食和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将粮食安全牢牢地握在手中。擦亮“大足硒锶”品牌;积极建设国家杂交水稻中心重庆分中心,开展种业提升工程,在杂交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力争打造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西南芳香之都。
江津区四屏镇党委书记简军说,他将苦干实干,带领全镇谋划出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利用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一契机,坚持农旅、文旅、康旅融合发展思路,着力配套观光、休闲设施,发展富硒、康养项目,不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全力推进乡村全域旅游,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关键词:城市提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实施城市提升行动计划,让城市运行更智慧更精准更高效。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方宇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集团上下将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提速实施轨道交通成网计划,加快轨道交通186公里续建项目进度,全面开工轨道交通第四期198公里项目,同步申报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和在建里程2022年实现“850+”、2025年实现“1000+”,打造轨道上的主城都市区。同时,大力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助力加快构建主城都市区轨道交通“一小时经济圈”,提升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垫江县住房城乡建委党委书记、主任蔡建明表示,垫江将一方面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推动城市有序扩容;一方面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加速城市道路、雨污管网、公园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补齐城市短板,大力推广建设智慧小区、绿色小区,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关键词:更高水平开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期间,重庆将实行更高水平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万州区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谈祖伟表示,万州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具备“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区位优势。万州区交通部门将高水平谋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落实,构建铁公水空立体交通骨架和更多战略大通道。对外,立足融入大城市群,着力打通更多大通道;对内,立足于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和万开云同城化发展,倾力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关键词:国企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重庆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胡际权表示,市国资系统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调整布局结构,健全国资监管体制机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全市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国企新担当新作为。
关键词:文化强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这让我们备受鼓舞。”重庆市艺术创作中心主任王晓林表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挖掘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等的精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更多反映重庆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建设发展成果的本土舞台艺术精品力作,推动重庆从文艺“高原”向文艺“高峰”迈进。
关键词:疫情防控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提高应急保障能力。
“每个人都是疫情防控的主角。”大渡口区九宫庙街道百花社区党委书记赖雪莉说,她将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对春节返乡人员做好信息登记和日常健康监测,督促减少外出、落实个人防护措施;对留在本地过春节的群众做好关心关爱,加强生活物资等方面保障,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持续筑牢城乡社区治理根基。
推荐文章
APP下载
微信服务号
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