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2021年全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召开。会议提出,做好2021年全市民政工作,要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将拓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质加速“一老一小”等基本服务。
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救助
会议提出,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但脱贫户返贫的风险不可忽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市民政系统要进一步完善兜底保障政策,坚决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
一要继续保持兜底救助类政策稳定,继续实施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把符合条件的脱贫户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继续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继续按规定综合实施农村低保、特困救助、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救助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要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动态掌握收入变化,分层分类做好帮扶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要有针对性地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发展的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要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主要由民政等部门负责进行兜底保障,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会议强调,春节即将来临,要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畅通社会救助渠道,确保困难群众特别是受疫情影响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我市两年内将建成运营431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5200个村级互助养老点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持续推进与老年人息息相关的民生实事,加大民生保障力度。
今年,我市将在城市街道社区实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互助养老点建设,预计两年内建成运营431个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5200个村级互助养老点,拓展农村助急、助餐、助浴、助医及结对帮扶互助养老服务,基本实现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
同时,我市还将打造老年人便利宜居环境: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便利老年人文体活动,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推进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
今年6月1日前我市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刚刚施行的《民法典》,赋予民政部门儿童监护兜底职责;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增设“政府保护”专章,明确了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对照《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新要求,全市未成年人关爱保护机制亟待建立完善,关爱保护措施有待健全,儿童福利保障水平仍需提高。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1日前,我市将全面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同时,推进市级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建设,推动区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在乡镇(街道)设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或者指定专门人员,支持村(居)委会设立专职或兼职岗位。
为提升儿童福利服务质量,我市民政部门将与财政部门加强研究,健全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争取保障标准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建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自然增长机制。
新闻多一点
“十三五”民政工作既定目标全面完成:
过去五年,我市民政系统的行政区划、地名管理、婚姻登记、殡葬服务、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十三五”民政工作既定目标已全面完成。
一是基本民生保障迈向“普惠化”。五年累计支出救助资金297.55亿元,年均增长12%。接受慈善捐助75.8亿元、慈善救助超过800万人次,比“十二五”末分别增长113%、110%。引导社会组织投入扶贫公益金33.8亿元,我市城市公益指数居西部第2位。
二是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五年累计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2175个,设施覆盖率从75.1%提高到100%;各类养老机构达1500家,养老床位从19.8万张增至22万张。建设殡葬服务设施79个,为困难群众免除基本丧葬费6887万元,清明节期间年均接待祭扫群众400万人次。办理婚姻登记188.84万对,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3.7万人次,查清地名45.5万条。
三是基层社会治理更加“精细化”。顺利完成全市第九届、第十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两委”一次性选举成功率达97.7%,村、居委会直选率分别达100%、94.6%。五年来,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从1.53万个发展到1.8万个,资产总值超100亿元;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6.3万名,比“十二五”末增长950%。
“十四五”民政工作推进6大重点任务:
一是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统一,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低保标准的1.3倍,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率达100%,80%以上区县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二是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医养服务能力达90%,新增专业护理人才3万人,建设区县级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中心60所,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800个、村级互助养老点8000个。
三是加强未成年人关爱服务,健全市、区县、乡镇、村居四级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型升级,打造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
四是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率达90%,平均每个城市、农村社区社会组织不少于13个、7个,慈善组织总数翻一番。
五是持续优化殡葬服务管理,火化区火化率达95%,节地生态安葬率稳步提高,公益性安葬服务设施县域覆盖率达100%。
六是推进智慧民政建设工程,实施全市民政信息系统整合和集约化建设,建成民政大数据资源池和民政社会服务综合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