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新员工入职后一个月内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在一个月内用人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员工的权益将无法得到保障,用人单位自身也会面临赔偿风险。
虽然《劳动合同法》明确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然而当今社会中还是存在很多用人单位违法作业的情况,这些单位不但没有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甚至没有替他们参加社会保险,这样的情况已经让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很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则案例来分析一下,当劳动者碰到了单位既没有签劳动合同又不参加社会保险这一情况,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
案例
大学刚毕业的许某最近在深圳南山附近找工作,好不容易通过面试得到一份薪资待遇都很不错入职通知书,终于找到工作的许某顿时心里乐开了花。
第一天入职的时候上,公司人事告知许某,他的试用期是一个月,在试用期的时候公司不会替他缴纳社会保险,转正后才开始缴纳,对此许某也没有想太多。
转眼间许某已经在这家公司待了大半年,虽然在入职一个月后许某就已经得到人事的口头转正通知,然而到现在他是没有和公司签劳动合同,公司也没有替他缴纳社会保险。
虽然每个月的工资都是正常发放,但许某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工资条和考勤表,对于这种现象许某表示十分困惑,难不成现在大多数公司的做法都是这样吗?
面对这种情况,单位会面临什么风险?
首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内,没有与新入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的话,那么从第二个月开始,应当每个月向劳动者支付二倍的工资。
然而《劳动合同法》第14条也有规定,如果劳动者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间已经超过了一年的,视为用人单位已经和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最后,用人单位未依法替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碰到这种情我们可以到单位当地的社保局投诉,由社保部门出面勒令公司进行补缴。若是单位没有与我们签劳动合同的话,首先我们还是得先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才行。
未签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何证明劳动关系?
其实类似许某这样的场景在当今社会上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单位为了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通常都不会和新入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更别提依法替他们参与社会保险了,那么碰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当用人单位没有与我们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收集能够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而通常我们最能收集到的证据就是银行流水了。
如果公司每个月发放工资的形式是通过银行转账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从银行的转账流水上看到公司的名称还有备注,将每个月的工资转账流水从银行打印出来,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不过现在很多公司都很聪明,会采用现金发放的形式来躲避风险。
若是打印不出来工资流水的话也别担心,现在我们来说说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劳动关系,一般登记表、报名表还有公司考勤表等也能证明劳动关系存在,还有我们入职之后公司发的工作证或服务证,也是可以证明劳动关系的。
收集完能够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我们就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单位支付我们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差额了!